FOLLOW US!

傳播管理學刊

當期學刊

第24卷 / 第1期

第24卷第1期

出版日期:中華民國112年6月
學刊下載

前期列表

第23卷 / 第2期

第23卷第2期

出版日期:中華民國111年12月
學刊下載

第23卷 / 第1期

第23卷第1期

出版日期:中華民國111年6月
學刊下載

第22卷 / 第2期

第22卷第2期

出版日期:中華民國110年12月 風險、災難以及危機傳播為三個密切相關的傳播次領域。風險傳播著重於探討個人對於長期性風險相關的認知、感受、知識、態度以及行為應對;災難傳播以特定的災難事件發生時,個人、組織和社會如何應對、動員,以及災後復原;危機傳播則以組織危機為主,了解組織與公眾之間對於組織危機應對策略的反應與效果。藉由專刊出版,《新聞學研究》帶讀者了解目前這三個次領域在臺灣的發展近況。 專刊投稿踴躍,從2021年11月21日開始徵稿至2022年7月17日截止,總共收到12篇稿件,最後收錄5篇。這5篇論文的研究取徑多元,包含內容分析、電腦化自動內容分析、超連結分析、質化訪談、田野調查以及問卷調查等,含括主題從能源與空污風險議題、新冠肺炎疫情、日本地震災害,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危機傳播,以下簡述這5篇的研究主軸。 第一篇是徐美苓的〈臺灣能源轉型爭議論述的媒體建構:減碳、非核家園與空污防制的風險傳播多重難題〉,作者透過內容分析法佐以對於新聞工作者的質化訪談,了解臺灣主流以及另類媒體,在報導能源轉型相關的科技風險議題時所使用的論述,以及框架為何、如何受到新聞常規的影響。作者的分析結果發現,新聞報導最常提及能源供應或穩定的面向,而媒體報導的消息來源包含政府單位、個人以及非政府單位的團體或個人。另外,透過質化訪談的結果,作者也針對新聞工作者在報導能源議題上的相關決定提出了解釋。整體而言,該研究融合不同的方法取徑,對於能源風險議題的新聞論述,以及框架提供了一個全面性的理解,對於臺灣科技風險研究領域的發展和媒體實務應用,均提供了重要貢獻。 第二篇論文為譚躍與蘇靖雅的〈臺灣報紙中空污風險的新聞框架:跨時的原因和內涵〉,同樣也是著重於風險議題,作者套用框架理論,透過電腦自動化內容分析方式(主題模型)以及情緒分析,了解臺灣三大報(《聯合報》、《自由時報》、《蘋果日報》)在2017-2021年間,關於空污報導內容的趨勢變化,特別著重於風險定義、風險來源、解決方案以及衍生問題等四個面向。作者的研究結果顯示,三大報在這五年的空污報導數量先上升、減少之後又上升,對於污染源的討論限縮於特定來源,解決方案的報導多與政府政策有關,也有逐漸政治化的傾向。另外,作者也發現這些空污報導的語氣偏負面,大致而言,報導所呈現的不確定性維持一定程度。整體而言,該研究對於臺灣的風險傳播領域不僅提供了實證貢獻,使用電腦自動化的內容分析以及情緒分析,也為框架研究領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法創新。 第三篇為鄭宇君的〈全球傳染病風險下的社交媒體訊息分享:Twitter社群的COVID-19貼文內容與超連結分析〉,作者結合超連結分析以及質化論述分析的方式,探討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(2020年1-3月),Twitter貼文所分享的訊息來源以及文章內容。作者的分析結果發現,Twitter貼文最常分享的訊息來源為社群媒體平臺、專業新聞網站以及內容農場網站,而最常分享的超連結內容則包含正確訊息(如:突發新聞)以及文宣(如:中國對外宣傳)兩大類。該研究延續作者長期深耕於社群媒體應用於災難傳播的研究主題,採用混合方法取徑,針對災難發生期間社群媒體上的分享內容以及其所建構的意義,提供了完整的解釋,有助於拓展臺灣災難傳播研究領域在方法上的創新。 第四篇為江淑琳的〈博物館作為媒介之災難展示意涵:以五處日本地震災難博物館為例〉,作者透過媒介研究以及科學與科技研究的角度,針對日本地震災難博物館進行田野調查,欲了解博物館作為災難展示的媒介,所傳達的文化與科學意涵為何。作者的分析結果顯示,博物館的災難展示包含文化展示(災後民眾所建構的歷史意識、集體記憶以及自我認同)、科學展示(傳遞科學與科技知識),以及提供民眾互動參與的場域。不同於專刊中收錄的其他文章,這篇論文以地震好發的日本為主,但其研究發現超越文化與區域,對於災難博物館所展示的文化與科學意涵提供深入的剖析,不僅對於臺灣災難科學教育的實務應用提供新的角度思考,對於臺灣的災難傳播領域也開創了新的研究方向。 第五篇為姚惠忠、凌儀玲、劉志一合著的〈風險知覺影響組織聲譽的路徑初探:COVID-19疫情背景下之貫時研究〉,作者使用危機傳播的經典理論──情境式危機傳播理論(Situ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, SSCT),透過五次的歷時問卷調查資料,探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對於疫情風險的判斷、感受、究責,如何預測他們對於政府防疫成果的評估。作者的研究結果顯示,在疫情不同階段時,民眾對於疫情的風險知覺(覺得疫情會對自己或親友造成不良影響)、情緒(恐懼以及怒氣)與責任知覺(對於防疫機構的咎責)會以不同的路徑,預測他們對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聲譽評估。比如在疫情高峰時,民眾的風險知覺同時透過情緒以及責任知覺,預測對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聲譽評估。該研究採用難得的歷時調查資料,結合風險以及危機傳播研究領域的理論與文獻,針對影響民眾評估政府防疫成果的決定性因素,提供了全面性的解釋。 期許透過本期「風險、災難與危機傳播」專刊的出版,帶動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,並激起更多的學術對話。
學刊下載

第22卷 / 第1期

第22卷第1期

出版日期:中華民國110年6月
學刊下載

第21卷 / 第2期

第21卷第2期

出版日期:中華民國109年12月
學刊下載

第21卷 / 第1期

第21卷第1期

出版日期:中華民國109年6月
學刊下載